家具以旧换新仍需磨砺 呼吁改进细节
北京市商务委推行的家具以旧换新试点工作于上周五正式结束。据悉,试点是出于“为今后是否推广实施提供实践基础”考虑,而历经了一个月的推广后,试点政策确实解决了卖场版本的部分难点,但也同时暴露了操作上需要完善的问题。记者采访发现,业内对其看法不一,有业内人士表示,热烈欢迎希望向全国推广,也有人士呼吁“最好是市场化运营”。
试点期间成交过亿
北京市商务委主导的家具以旧换新试点工作实施了一个月,共有居然之家、红星美凯龙、蓝景丽家、集美家居、城外诚5家卖场17个门店参与。其中消费者在买新交旧时可获得来自政府和卖场合计10%现金补贴,按照北京市商务委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,从11月1日至11月25日,家具以旧换新试点销售金额已达1.06 亿元,占同类家具总销售额的24.2%。
对于政府推行的以旧换新试点工作,卖场企业大多表示欢迎。蓝景丽家家居广场总经理尹勃表示,对家具销售的拉动确实起着“相当不错的作用”。居然之家集团副总裁孟祥民也认为这是件“利民惠商”、“拉动消费”、“促进产业升级”的大好事。
政府版本解决疑难
在试点工作开始之前,居然之家、蓝景丽家、集美家居其实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以旧换新工作,但执行政策各有不同。在卖场自行推出的活动中,消费者购买的新家具与需要回收的旧家具不在同处该如何处理?消费者拥有的旧家具与要购买的新家具在材质及数量上如何对应?回收的旧家具到底该如何处理……凡此种种问题让卖场颇为头疼。
政府试点版本则解决了很多难题。“首先是更有公信力了嘛。”卖场老总们纷纷表示。其次,试点版本促使一些难题有了统一答案:在新旧家具异地的情况下,各卖场与企业就谁来负责回收旧家具入库、如何收费等问题都达成了共识;旧家具与新家具间对应也由政策细则决定;旧家具的处理,市商务委也通过指定旧家具回收企业和废料无害化处理企业的方式,解决了其回收再利用及环保难题。
部分流程仍待改进
按照北京市商务委的规划,此次为期一个月的家具以旧换新试点,主要是为了“检验评估家具以旧换新的流程设计和实施效果,为今后是否推广实施提供实践基础”。 此次试点时间虽短,但其间也反映了不少问题。业内人士在表示欢迎的同时,也希望能够总结此次试点经验,完善政策后在全国推行。
操作流程望简化
政府和卖场各自承担5%的补贴额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个大优惠,但要想顺利领到这笔钱,还要费些周折。虽然政策规定,消费者只需经历买新交旧、填写申报表就可领取补贴,但操作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。
首先,消费者需要买新家具并获得家具发票;若新旧家具并不在一个地方,消费者需要自行将旧家具送往卖场对应的仓库(有可能销售门店与仓库并非同一位置)获得凭证,或者按照距离缴纳至少200元费用让家具企业回收旧家具以获得凭证。接着,要在规定时限内带着相应的证件去销售企业处填报补贴申请表,待一一审核通过后,需再等数日才能获得单件家具不超过1000元的补贴金额。据了解,由于每一步都涉及开票、审核等工作,虽然大部分卖场都设立专柜来处理此事,以旧换新的消费者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,这也让一些消费者有所抱怨。
新旧家具对应不灵活
按照北京市商务委的规定:“家具以旧换新试点的产品范围包括柜体、沙发(沙发装修效果图)、床具、桌椅4类可移动家具。购买的新家具与交送的旧家具应为同一种类、同等数量,按柜子换柜子、沙发换沙发、床换床、桌子换桌子、椅子(椅子装修效果图)换椅子大类对换,无大小、材质等限制。”
条件看似宽松,但在实际操作中颇受诟病。除了定制类家具被完全排除在以旧换新行列之外,记者了解到,实际操作中种类对应的要求非常严格,比如想购买的新沙发为分体结构带有塌,那么则需用两件旧沙发来兑换,否则多出来的部分不能参与以旧换新。
另外,对于一些有刚性需求的消费者来说,家中没有旧家具,若想参与以旧换新也只能通过变通的招数,如去二手家具市场淘些旧家具。“这样就没什么意义了嘛。”卖场人士在执行过程中也有疑问:“如果消费者拿着一把塑料小凳来换购一把椅子,这样算不算呢?”
标签:
热门资讯排行
- 资讯专区
- 图片专区
- 品牌专区